
课程编号 | 课程名称 | 课程级别 | 学时 |
1.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,“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构建与路径研究”,编号:24AJY028,在研。
2.国家社科基金项目,“保护性耕作促进粮食安全效应提升的路径与对策研究”,编号:21BJY249,结题优秀。
3.国家自然基金项目,“我国粮食产业发展中的主产区政府利益与行为研究”,编号:71303041,结题优秀。
4.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,“智库专家县域行活动——肇东市智库咨询研究”,编号:22GLF524。
5.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,“扶贫视角下的粮食主产区农民能力测度及培育问题研究”,编号:18YJA790100。
6.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,“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计量分析与政策选择”,编号:12YJC790244,结题免鉴定。
7.中央农办、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软科学课题,“提高地方政府重农抓粮,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研究”,编号:RKX202001B,已结题。
8.中央农办、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软科学课题,“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”,编号:0123024,在研。
9.农业部软科学2015年度项目,“基于粮食安全的产粮大县发展问题研究”,已结题。
10.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“粮食主产区农民能力与贫困的耦合关系研究”,编号:G2018002,结题优秀。
11.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智库团队”以宁安响水国际稻米公园为引领,推进宁安农村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研究“,2024.09.
12.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,“关于黑龙江省强化种业科技创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研究”,编号:21JYA440,已结题。
13.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,“黑龙江省农民进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”,编号:20JYH014,结题良好。
14.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,“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创新与政策调整”,编号:14B118,结题优秀。
15.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(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专题项目),“关于黑龙江省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的实施路径研究”,编号:22JYH053,结题优秀。
16.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,“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——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”,编号:SJGY20170099,已结题。
17.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一般课题“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”(23GJYBD004)。
18.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“新文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”(NJX23005)。
1. 第20届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,研究报告《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创新与政策调整》,2023,黑龙江省社科联,1/5。
2. 第19届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,研究报告《我国粮食产业发展中的主产区政府利益与行为研究》,2020,黑龙江省社科联,1/5。
3. 第18届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,研究报告《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及其机制创新》,2018,黑龙江省社科联,3/8。
4. 第17届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,专著《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系统分析与政策研究》,2016,黑龙江省社科联,1/2。
5. 第16届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,项目《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体系与评价机制》,2014,黑龙江省社科联,3/8。
6. 第14届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,论文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评价标准、指标体系与方法》,2010,黑龙江省社科联,1/2。
7.黑龙江省第四届优秀硕士论文,硕士学位论文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》,2008年3月。
1.中国和美乡村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、测度及评价. 农业经济问题,2024年第4期,通讯作者。
2.工商资本下乡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,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网络首发,通讯作者。
3.邻里效应能否促进居民膳食健康?——以农村相对贫困群体为样本的经验分析.人口与发展,2024年第2期,1/2。
4.秸秆还田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:促进还是抑制?.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,2023年第9期,1/3。
5.东北三省耕地利用格局变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.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,2024年第1期,1/2。
6.收入及其不确定性对城乡居民膳食健康的影响研究. 农业经济与管理,2023年第2期,1/3。
7.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的瓶颈及其破解,中州学刊,2023年第2期,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农业经济研究》全文转载,1/2。
8.主体认知、情境约束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. 农业现代化研究,2022年第6期,通讯作者。
9.中国居民家庭食物浪费演变特征及差异性分析. 中国食物与营养,网络首发,通讯作者。
10.基于农户受偿意愿的保护性耕作补偿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.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,2023年第7期,通讯作者。11.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?——兼论价值认知和土地转入的中介调节效应.农林经济管理学报,2022年第4期,1/3。
12.东北地区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:基础优势、制约瓶颈和建设路径,农村经济,2022年第5期,1/2。
13.中国种子战略的内涵、特征、难点及其进路,新疆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22年第2期,1/2。
14.安全生产下政府、煤矿企业、员工的决策行为演化研究,运筹与管理,2022年第1期,通讯作者。
15.营商环境、互联网政务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,统计与决策,2023.8,通讯作者。
16.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增收效应研究——以少免耕技术为例.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,2022年第4期,通讯作者。
17.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有助于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吗?——以玉米为例,农林经济管理学报,2021年第4期,通讯作者。
18.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对贫困的影响,北方园艺,2021年第10期,通讯作者。
19.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,资源开发与市场,2021年第8期,通讯作者。
20.疫情冲击下我国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,饲料研究,2021年第8期,通讯作者。
22.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的荟萃回归分析,河南农业大学学报,2021年第3期,1/3。
23.农户农用化学品减施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——基于山东省H镇208份菜农问卷调查的实证,山西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21年第1期,通讯作者。
24.新冠肺炎疫情下农村家庭食物消费研究——基于山东省C村的个案调查,中国食物与营养,2020年第11期,通讯作者。
25.农地经营与农地流转对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——基于东北地区典型贫困县的农户调查,农林经济管理学报,2020年第6期,通讯作者。
26.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能力探析,农业经济问题, 2019年第2期,2/3。
27.我国农民工资性收入结构演变的省际比较——基于偏离—份额分析,农业经济与管理,2019年第6期,1/3。
28.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与行为差异——基于黑龙江省341个玉米种植农户的调查,南京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8年第4期,1/2,(被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18年第5期转载)。
29.组态视角下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多元驱动路径探析——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,农林经济管理学报,2024年第6期,通讯作者。
30.专家说两会:乡村振兴的每个环节都要让农民受益,黑龙江日报,2021.3.5,1/1。
31.让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“双轮驱动”,黑龙江日报,2021.2.6,1/2。
32.有效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,黑龙江日报,2020.8.22,1/1。
33.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路径,黑龙江日报,2022.10.3,1/2。